utf8编码为什么这么普遍,优势在哪里?

x33g5p2x  于2021-12-16 转载在 其他  
字(4.7k)|赞(0)|评价(0)|浏览(454)

为什么需要字符集

计算机存储的和认识的东西就是0和1,我们存储的任何东西最后都会转为0和1的组合计算机才能处理,更贴切的说是我们看到的英文、中文等都是0和1组合的二进制经过一定规则转换为我们认识的字符,这个规则就是字符集。

有哪些字符集

ANSI

最早字符集是ANSI编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互换标准代码),美国人把所有的小写字母、大写字母、空格、符号都从33开始编码,一直编到127,0-32用作特殊用途,这样一个用一个字节的低7位就可以表示这些符号,能够完美显示英文了。

但后来发现其他国家有些文字、符号无法显示,后来又把最高位也用上了,扩展了ANSI表,加入了更多的特殊符号,从127扩展到了255

GB2312、GBK、GB18030

歪果仁看似已经很完美了,这总够了吧!!

但到了中国,中国人一看,够个球啊,堂堂大中国有8万左右,这255个差远了。

于是中国人发明了自己的字符集GB2312,由中国国家标准总局1980年发布,1981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一套国家标准,标准号是GB2312—1980。它是计算机可以识别的编码,适用于汉字处理、汉字通信等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GB 2312标准共收录6763个汉字,其中一级汉字3755个,二级汉字3008个;同时,GB 2312收录了包括拉丁字母、希腊字母、日文平假名及片假名字母、俄语西里尔字母在内的682个全角字符。GB 2312的出现,基本满足了汉字的计算机处理需要,它所收录的汉字已经覆盖中国大陆99.75%的使用频率。

于是国人就自主研发,把那些127号之后的奇异符号们直接取消掉。规定:一个小于127的字符的意义与原来相同,但两个大于127的字符连在一起时,就表示一个汉字,前面的一个字节(他称之为高字节)从0xA1用到 0xF7,后面一个字节(低字节)从0xA1到0xFE,这样我们就可以组合出大约7000多个简体汉字了。在这些编码里,我们还把数学符号、罗马希腊的字母、日文的假名们都编进去了,连在 ASCII 里本来就有的数字、标点、字母都统统重新编了两个字节长的编码,这就是常说的”全角”字符,而原来在127号以下的那些就叫”半角”字符了。

但是对于人名、古汉语等方面出现的罕用字,GB 2312不能处理,这导致了后来GBK及GB 18030汉字字符集的出现。

GBK即汉字内码扩展规范,K为扩展的汉语拼音中“扩”字的声母。英文全称Chinese Internal Code Specification。GBK编码标准兼容GB2312,共收录汉字21003个、符号883个,并提供1894个造字码位,简、繁体字融于一库。

GBK不再要求低字节一定是127号之后的码,只要第一个字节是大于127就固定表示这是一个汉字的开始,不管后面跟的是不是 扩展字符集里的内容。

国家标准GB18030-200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 基本集的补充》是我国继GB2312-1980和GB13000-1993之后最重要的汉字编码标准,是我国计算机系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中文编码字符 、傣、彝、朝鲜 等)的超大型中文编码字符 ,其中收入汉字70000余个。

以上编码都兼容现有ANSI码(不包括扩展码),不然中国人用GBK,美国人用ANSI,中国人看美国人的东西还必须得转回ANSI编码,全乱套了!

UNICODE

因为当时各个国家都像中国这样搞出一套自己的编码标准,结果互相之间谁也不懂谁的编码,谁也不支持别人的编码。当时的中国人想让电脑显示汉字,就必须装上一个”汉字系统”,专门用来处理汉字的显示、输入的问题,装错了字符系统,显示就会乱了套。这怎么办?就在这时,一个叫 ISO (国际标谁化组织)的国际组织决定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采用的方法很简单:废了所有的地区性编码方案,重新搞一个包括了地球上所有文化、所有字母和符号的编码!他们打算叫它”Universal Multiple-Octet Coded Character Set”,简称 UCS, 俗称 “UNICODE”。

UNICODE 开始制订时,计算机的存储器容量极大地发展了,空间再也不成为问题了。于是 ISO 就直接规定必须用两个字节,也就是16位来统一表示所有的字符,对于 ascii 里的那些”半角”字符,UNICODE 包持其原编码不变,只是将其长度由原来的8位扩展为16位,而其他文化和语言的字符则全部重新统一编码。由于”半角”英文符号只需要用到低8位,所以其高 8位永远是0,因此这种大气的方案在保存英文文本时会多浪费一倍的空间。

但是,UNICODE 在制订时没有考虑与任何一种现有的编码方案保持兼容,他总共可以组合出65535不同的字符,这大概已经可以覆盖世界上所有文化的符号。

注意这里的unicode其实只是定义了所有字符的1-65536的表示,还没有考虑具体计算机怎么存储怎么解析的问题。

UTF-8、UTF-16

于是面向传输的众多 UTF(UCS Transfer Format)标准出现了,顾名思义,UTF8 就是每次8个位传输数据,而 UTF16 就是每次16个位,只不过为了传输时的可靠性,从UNICODE到 UTF时并不是直接的对应,而是要过一些算法和规则来转换。

用UTF-16表示"汉"

假如用UTF-16表示的话就是01101100 01001001(共16 bit,两个字节).程序解析的时候知道是UTF-16就把两个字节当成一个单元来解析.这个很简单.

用UTF-8表示"汉"

用UTF-8就有复杂点.因为此时程序是把一个字节一个字节的来读取,然后再根据字节中开头的bit标志来识别是该把1个还是两个或三个字节做为一个单元来处理

.0xxxxxxx,如果是这样的01串,也就是以0开头后面是啥就不用管了XX代表任意bit.就表示把一个字节做为一个单元.就跟ASCII完全一样.

110xxxxx 10xxxxxx.如果是这样的格式,则把两个字节当一个单元

1110xxxx 10xxxxxx 10xxxxxx 如果是这种格式则是三个字节当一个单元.

这是约定的规则.你用UTF-8来表示时必须遵守这样的规则.我们知道UTF-16不需要用啥字符来做标志,所以两字节也就是2的16次能表示65536个字符.而UTF-8由于里面有额外的标志信息,所有一个字节只能表示2的7次方128个字符,两个字节只能表示2的11次方2048个字符.而三个字节能表示2的16次方,65536个字符.由于"汉"的编码27721大于2048了所有两个字节还不够,只能用三个字节来表示.所有要用1110xxxx 10xxxxxx 10xxxxxx这种格式.把27721对应的二进制从左到右填充XXX符号(实际上不一定从左到右,也可以从右到左)。

根据填充方式不一样又分为了Big-Endian和Little-Endian,Big-Endian就是从左到右,Little-Endian是从右到左.由上面我们可以看出UTF-8需要判断每个字节中的开头标志信息,所以如果一当某个字节在传送过程中出错了,就会导致后面的字节也会解析出错.而UTF-16不会判断开头标志,即使错也只会错一个字符,所以容错能力强.

UTF-32

前面说的都是unicode的第一个版本.但65536显然不算太多的数字,用它来表示常用的字符是没一点问题.足够了,但如果加上很多特殊的就也不够了.于是从1996年开始又来了第二个版本.用四个字节表示所有字符.这样就出现了UTF-8,UTF16,UTF-32.原理和之前肯定是完全一样的,UTF-32就是把所有的字符都用32bit也就是4个字节来表示.然后UTF-8,UTF-16就视情况而定了.UTF-8可以选择1至8个字节中的任一个来表示.而UTF-16只能是选两字节或四字节…由于unicode版本2的原理完全是一样的,就不多说了.

为什么普遍采用UTF-8,优势在哪里?

首先UTF-8是unicode的实现,适应全球所有字符。

其次UTF-8是变长的,可以根据字符不同用1-3个字节,unicode2是1-8个字节来存储相对utf-16、utf-32节省存储空间

关于记事本无法单独保存“联通”的问题(转载)

当你新建一个 文本文档 之后,在里面输入 “联通” 两个字,然后保存。当你再次打开的时候,原来输入的 “联通” 会变成两个乱码。

这个问题就是因为 GB2312 编码与 UTF8 编码产生了编码冲撞造成的。从网上引来一段从UNICODE到UTF8的转换规则:

例如”汉”字的Unicode编码是6C49。6C49在0800-FFFF之间,所以要用3字节模板:1110xxxx 10xxxxxx 10xxxxxx。将6C49写成二进制是:0110 1100 0100 1001,将这个比特流按三字节模板的分段方法分为0110 110001 001001,依次代替模板中的x,得到:1110-0110 10-110001 10-001001,即E6 B1 89,这就是其UTF8的编码。

而当你新建一个文本文件时,记事本的编码默认是ANSI, 如果你在ANSI的编码输入汉字,那么他实际就是GB系列的编码方式,在这种编码下,”联通”的内码是:

c1 1100 0001

aa 1010 1010

cd 1100 1101

a8 1010 1000

注意到了吗?第一二个字节、第三四个字节的起始部分的都是”110″和”10″,正好与UTF8规则里的两字节模板是一致的,于是再次打开记事本 时,记事本就误认为这是一个UTF8编码的文件,让我们把第一个字节的110和第二个字节的10去掉,我们就得到了”00001 101010″,再把各位对齐,补上前导的0,就得到了”0000 0000 0110 1010″,不好意思,这是UNICODE的006A,也就是小写的字母”j”,而之后的两字节用UTF8解码之后是0368,这个字符什么也不是。这就 是只有”联通”两个字的文件没有办法在记事本里正常显示的原因。

由这个问题,可以发散出很多问题。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已经把文件保存成了 XX 编码,为什么每次打开,还是原来的 YY 编码?!原因就在于此,你虽然保存成了 XX 编码,但是系统识别的时候,却误识别为了 YY 编码,所以还是显示为 YY 编码。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微软公司弄出了一个叫 BOM 头的东西。

关于文件 BOM 头的问题

当使用类似 WINDOWS 自带的记事本等软件,在保存一个以UTF-8编码的文件时,会在文件开始的地方插入三个不可见的字符(0xEF 0xBB 0xBF,即BOM)。它是一串隐藏的字符,用于让记事本等编辑器识别这个文件是否以UTF-8编码。这样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了。对于一般的文件,这样并不会产生什么麻烦。

判断文本采用的哪种UTF

知道具体是哪种编码方式,可以看文本开头(BOM),下面是所有编码对应的开头标志

EF BB BF    UTF-8
FE FF     UTF-16/UCS-2, little endian
FF FE     UTF-16/UCS-2, big endian
FF FE 00 00  UTF-32/UCS-4, little endian.
00 00 FE FF  UTF-32/UCS-4, big-endian.

其中的UCS就是前面说的ISO制定的标准,和Unicode是完全一样的,只不过名字不一样.ucs-2对应utf-16,ucs-4对应UTF-32.UTF-8是没有对应的UC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