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spark的资源调度进行了学习,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sparksql语法优化部分,对往期内容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
🌱sparksql在大数据开发中使用较多,也是优化较好的处理数据的方式,在对spark的优化过程中,百分之50的优化都是对sql的优化,由此可见sparksql的重要性。
SparkSQL 在整个执行计划处理的过程中,使用了 Catalyst 优化器。Catalyst 总共有 81 条优化规则(Rules),分成 27 组(Batches),其中有些规则会被归类到多个分组里。因此,如果不考虑规则的重复性,27 组算下来总共会有 129 个优化规则。但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谓词:一般是指where或者on后面的判断条件的词语,例如:LKIE、BETWEEN、IS NULL、IS NOT NULL、IN、EXISTS、<、>、=等。
谓词下推:是指在sql执行过程中,将过滤条件的谓词逻辑都尽可能提前执行,减少下游处理的数据量 。 对 应PushDownPredicte 优化规则,对于 Parquet、ORC 这类存储格式,结合文件注脚(Footer)中的统计信息,下推的谓词能够大幅减少数据扫描量,降低磁盘 I/O 开销。
#学生表和分数表做内链接,求出课程01分数大于60的学生
sqlway=spark.sql("""
select s.s_id,s2.c_id,s2.s_score
from student s join score s2
on s.s_id=s2.s_id and s2.s_score>60 and s2.c_id='01'
""")
sqlway.explain(mode="extended")#展示物理执行计划和逻辑执行计划。
初始执行计划如下:
优化后的执行计划:
从上述来看,inner join优化后会将on中的条件在关联之前都会进行谓词下推.
#学生表和分数表做内链接,求出课程01分数大于60的男生,条件写在了where里
sqlway=spark.sql("""
select s.s_id,s2.c_id,s2.s_score,s.s_sex
from student s join score s2
on s.s_id=s2.s_id and s2.s_score>60
where s.s_sex='男' and s2.c_id='01'
""")
sqlway.explain(mode="extended")#展示物理执行计划和逻辑执行计划。
初始执行计划如下:
优化后的执行计划:
以上实验可知:在inner join中,将条件写在where和on中的差别不大,优化后的执行计划都是分别在左右表中过滤,最后再连接
# 学生表和分数表做外链接,求出课程01分数大于60的男生,条件写在了on里
sqlway=spark.sql("""
select s.s_id,s2.c_id,s2.s_score,s.s_sex
from student s left join score s2
on s.s_id=s2.s_id and s2.s_score>60 and s.s_sex='男' and s2.c_id='01'
""")
sqlway.explain(mode="extended")#展示物理执行计划和逻辑执行计划。
初始执行计划如下:
优化后的执行计划:
# 学生表和分数表做外链接,求出课程01分数大于60的男生,条件写在了where里
sqlway=spark.sql("""
select s.s_id,s2.c_id,s2.s_score,s.s_sex
from student s left join score s2
on s.s_id=s2.s_id and s2.s_score>60
where s.s_sex='男' and s2.c_id='01'
""")
sqlway.explain(mode="extended")#展示物理执行计划和逻辑执行计划。
初始执行计划如下:
优化后的执行计划:
由以上实验可知,在外连接(以left join为例)中,条件写在on中时,谓词下推只对右表有效,而写在where中时,谓词下推对左右表都有效,这是因为where和on的最终展示效果不一样,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方式即可。
列剪裁:就是扫描数据源的时候,只读取那些与查询相关的字段。
-- sql
select s.s_id,s2.c_id,s2.s_score,s.s_sex
from student s left join score s2
on s.s_id=s2.s_id and s2.s_score>60
where s.s_sex='男' and s2.c_id='01'
这一段sql的列裁剪在执行计划中就有所体现:
常量替换:过滤条件是 “score>60+10 ”,Catalyst 会使用ConstantFolding 规则,自动帮我们把条件变成 “age>70”。再比如,我们在 select 语句中,掺杂了一些常量表达式,Catalyst 也会自动地用表达式的结果进行替换。
-- 选择出分数大于70的列
select s.s_id,s2.c_id,s2.s_score,s.s_sex
from student s left join score s2
on s.s_id=s2.s_id
where s2.s_score>60+10
执行计划中直接将60+10替换成70
CBO 优化主要在物理计划层面,原理是计算所有可能的物理计划的代价,并挑选出代价最小的物理执行计划。充分考虑了数据本身的特点(如大小、分布)以及操作算子的特点(中间结果集的分布及大小)及代价,从而更好的选择执行代价最小的物理执行计划。
每个执行节点的代价,分为两个部分:
每个操作算子的代价相对固定,可用规则来描述。而执行节点输出数据集的大小与分布,分为两个部分:
通过 “spark.sql.cbo.enabled” 来开启,默认是 false。配置开启 CBO 后,CBO 优化器可以基于表和列的统计信息,进行一系列的估算,最终选择出最优的查询计划。比如:Build 侧选择、优化 Join 类型、优化多表 Join 顺序等。
参数 | 描述 | 默认值 |
---|---|---|
spark.sql.cbo.enabled | CBO 总开关。true 表示打开,false 表示关闭。要使用该功能,需确保相关表和列的统计信息已经生成。 | false |
spark.sql.cbo.joinReorder.enabled | 使用 CBO 来自动调整连续的 inner join 的顺序。true:表示打开,false:表示关闭,要使用该功能,需确保相关表和列的统计信息已经生成,且CBO 总开关打开。 | false |
spark.sql.cbo.joinReorder.dp.threshold | 使用 CBO 来自动调整连续 inner join 的表的个数阈值。如果超出该阈值,则不会调整 join 顺序。 | 12 |
广播join:Spark join 策略中,如果当一张小表足够小并且可以先缓存到内存中,那么可以使用Broadcast Hash Join,其原理就是先将小表聚合到 driver 端,再广播到各个大表分区中,那么再次进行 join 的时候,就相当于大表的各自分区的数据与小表进行本地 join,从而规避了shuffle。(和mr的mapjoin简直一摸一样),广播 join 默认值为 10MB
student表是大表,score表是小表。
-- 写法1
select /*+ MAPJOIN(s2)*/
s.s_id,s2.c_id,s2.s_score,s.s_sex
from student s left join score s2
on s.s_id=s2.s_id
where s2.s_score>70
-- 写法2
select /*+ BROADCAST(s2)*/
s.s_id,s2.c_id,s2.s_score,s.s_sex
from student s left join score s2
on s.s_id=s2.s_id
where s2.s_score>70
-- 写法3
select /*+ BROADCASTJOIN(s2)*/
s.s_id,s2.c_id,s2.s_score,s.s_sex
from student s left join score s2
on s.s_id=s2.s_id
where s2.s_score>70
SMB JOIN :是 sort merge bucket 操作的三个首字母大写,主要解决的是大表join大表的情况,首先需要进行分桶,首先会进行排序,然后根据 key值合并,把相同 key 的数据放到同一个 bucket 中(按照 key 进行 hash)。分桶的目的其实就是把大表化成小表。相同 key 的数据都在同一个桶中之后,再进行 join 操作,那么在联合的时候就会大幅度的减小无关项的扫描。
SMB Join有着严格的要求:
如果两张大表进行join,那么会非常的耗时,如果我们根据key值进行hash分桶和排序,那么在两个文件中,相同的桶中一定会有着相同的key值,直接对应的桶join,最后再合并即可。
这一部分我们主要学习了spark中有哪些机制可以对我们的sql进行优化,我们从逻辑执行、物理执行和其他原理等方向对sparksql的优化进行了讲解,主要需要记住逻辑优化和几种join的使用场景,后面的文章将讲解sparksql在实践中如何优化。
版权说明 : 本文为转载文章,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申明
原文链接 : https://liuxiaocong.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23748192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