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物联网高级攻城狮的4年配置中心实践分享

x33g5p2x  于2022-04-18 转载在 其他  
字(4.6k)|赞(0)|评价(0)|浏览(552)

本文分享自华为云社区《华为云物联网高级攻城狮的4年配置中心实践分享》,作者:华为云IoT高级工程师 贺张俭。

自 17 年入职华为之后,一直在使用配置中心,4年期间经历了自研配置中心到 Apollo 再到自研配置中心和 Apollo 并存的场景。总结了一下这几年的配置中心演进流程,想把我们在配置中心上的一些实践分享给大家,实现共同进步。Apollo 是一款非常优秀的开源软件,如果对 Apollo 存在理解错误,还望大家不吝赐教,谢谢。

Apollo(阿波罗)是一款开源配置管理中心,能够集中化管理应用不同环境、不同集群的配置,配置修改后能够实时推送到应用端,并且具备规范的权限、流程治理等特性,适用于微服务配置管理场景。

Github:https://github.com/apolloconfig/apollo

1 使用到的配置分类

1.1 从场景分类

1.1.1 运维配置,即程序只读的配置

人工配置。通过人工在配置中心界面进行配置,而程序只进行读取,如数据库配置、邮箱服务器配置、网卡配置、子网地址配置等。这部分配置数据不要求代码动态写入。

1.1.2 业务配置,即程序可写的配置

我们是一个 SaaS 服务,每个用户在上面都有一些业务配置。如用户的证书配置、用户服务器的流控配置等,这些业务配置相对运维配置来说更加复杂,且可能会有唯一性限制,如按用户 id 唯一。这部分配置数据一般由用户操作触发,代码动态写入,并且通知到各个微服务实例。通常,我们希望这些配置能在界面展示,且支持人为修改。上述逻辑如果由各微服务自己实现,会存在大量重复代码,并且质量无法保证。我们希望由一个公共组件来统一实现这个能力。

1.2 从配置是否会有列表可分为单值配置或多值配置

1.2.1 单值配置

整个配置下只是多对 key、value。value 不是很复杂的格式,往往是整数或字符串。

1.2.2 多值配置

多值配置更加复杂,往往是单值配置在不同的 key 下,有不同的值。比如下面的配置,用户一和用户二的线程池大小和队列不同

2 第一阶段自研配置中心

在做云服务之前,我们的配置中心层级数较少。我们以软件的形式交付给客户,软件运行时分为管理面和业务面,配置中心管理着管理面和业务面的配置,最为复杂的场景是多套业务面,这个时候需要保证不同集群、不同微服务下的配置不冲突,配置层级为集群、微服务、配置。

此时的配置中心是完全自研的,不包含蓝绿、灰度配置这些功能,它独具特色的地方有以下两点:

2.1 单配置单表

  • 在存储模型上,每个配置对应一张数据表。
  • 对多值配置比较友好,尤其是复杂业务配置,可以支持各种主键约束。对单值配置,稍微重型了一些。
  • 配置的强 Schema 限制。这些限制包括类型、大小、长度、是否敏感等限制。这种限制既能为界面修改配置提供良好的体验(如:不同格式不同的输入框、敏感字段,前台输入明文,后台入库加密等),也能在通过接口写入配置时做充分的校验。

2.2 通过回调方式来确保配置的可靠

举个例子,添加一个配置的流程是这样的

可能这里,有读者想要问了,这个流程能确保什么可靠呢。这个流程通过调用微服务接口来校验配置是否可靠,如 IP 地址是否合法、对端地址是否可达、配置数量是否超过规格等等,来保证配置基本可用。

总的来说,这个自研的配置中心在当时综合体验还是不错的。但是也有一些问题有待改进,比如单配置下配置项数量过多时,因为底层有部分接口单配置下所有数据都通过一个 http 请求来承载,会导致响应超时等问题。

3 第二阶段 Apollo

开始第二阶段实践的原因主要是,我们进行了组织切换,业务重心转向做云服务,同时团队进行 DevOps 转型。原先的老配置中心是由另一个团队维护的,组织切换完之后,如果还要使用,就要我们自己维护。所以我们需要在继续维护老配置中心和引入开源 Apollo 中间进行选择。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运维配置和业务配置,这个时候我们的需求还有改变:

  • 配置的层级愈发丰富了
  • 要构建灰度发布微服务的能力

老配置中心一方面由于组织切换原因不提供维护了,另一方面不能支撑丰富的配置层级,也不具备灰度发布的能力。这个时候,Apollo 的一些特性吸引了我们,这些特性正是老配置中心所缺乏的,例如(部分引用自 Apollogithub 主页)

  • 丰富的层级,从 app_id 到 cluster,namespace,key-value 的层级能满足我们 region、集群、微服务的层级诉求;
  • 支持配置的灰度发布,比如点了发布后,只对部分应用实例生效,等观察一段时间没问题后再推给所有应用实例;
  • 所有的配置发布都有版本概念,从而可以方便的支持配置的回滚;
  • 应用和配置的管理都有完善的权限管理机制,对配置的管理还分为了编辑和发布两个环节,从而减少人为的错误;
  • 所有的操作都有审计日志,可以方便的追踪问题。

因此我们选型引入了 Apollo,我和我的主管,还有一个其他同事参与了这项工作。我们在 Apollo 开源代码的基础上做了比较大的改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 节约成本,将注册中心、数据库替换成我们当前正在使用的组件,因为这两个依赖不是 Apollo 的核心依赖
  • 继承老配置中心强 Schema 的优点
  • 保留回调确认配置的流程,提前拦截错误的配置,降低代码处理异常配置的复杂度
  • 通过 spi 或环境变量的方式兼容存量老局点使用老配置中心的场景

结合上述原因,我们最终是这么实践的:

  • 数据库切换为 postgre 数据库、注册中心切换到 servicecomb
  • 在 namespace 上实现了 Schema,每个 namespace 都可以注册对应的 Schema,Schema 要求数据必须是 json 格式,且 json 内对应的 value 必须满足 Schema 定义的规范(如 ip 地址、小数、整数等)

Schema 举例:

[
    {
         "name":"name",
         "type":"string"
    },
    {
         "name":"age",
         "type":"int",
         "max":120
    },
    {
         "name":"ip",
         "type":"ipv4"
    }
]

那么数据应该是这样的:

{
     "name":"hezhangjian",
     "age":23,
     "ip":"127.0.0.1"
}
  • 在添加或修改配置的时候,实现了回调功能,由回调业务服务确认配置能否添加或修改;
  • 配置分层:云服务对应 Apollo 的 app_id,把内部的环境对应到 Apollo 上的集群,然后将微服务名+配置名拼接成配置名称。

下图展示了业务概念和 Apollo 概念的对应关系,有些配置是单值配置,有些是多值配置,所以配置项这一层级是可选的。

在这段时间的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如下的一些问题。

3.1 并发问题

其中最致命的就是并发问题,首先 Apollo 所有配置都存在一张表中,其次由于 Apollo 设计之初主要考虑的是运维人员手动在界面上操作,代码无并发语义(或者说没给客户端并发语义),使得我们通过代码写入配置时难以解决并发问题。

3.2 性能问题

打开 namespace 列表页面,需要显示这个 app_id 下的所有 namespace,因为我们单 app_id 会存放单个云服务的所有配置,这个量很大,且界面不支持分页,导致页面加载缓慢。

3.3 体验问题

Apollo 的 namespace 界面未提供搜索功能(可能 Apollo 设计之初也没想支持这么多),想要从 namespace 中定位到我们想要查看或修改的 namespace,只能借助浏览器的搜索能力。

4 第三阶段 Apollo 与自研配置中心并存

除了上述几个问题,还有一些原因使得我们开始了第三阶段的实践:

  • 原来自上而下的配置分层模型,微服务间配置没隔离,不仅不易进行权限管理,而且不适合 DevOps 单微服务自治的发布理念;
  • 第二阶段对 Apollo 改动太多,组织结构变动,没有足够的人力维护;
  • 随着集群越来越多,回调功能需要网络的双向打通,网络维护不太方便;
  • 我们对 Apollo 界面以及接口基于业务做的改动较多,导致其他兄弟部门难以共用 Apollo

当时大家对是否保留 Schema回调检查代码写配置这三个功能点有较大的争议。我个人最希望保留 Schema回调检查,因为它们优点显著,而且接口是兼容的,可以与其他部门共用,但是增加了 Schema 这个概念和回调检查这个流程,会增加学习成本。而代码写配置,由于要解决并发问题,代码改动量较大,我不建议保留。

大家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还是废弃了 Schema回调检查代码写配置这三个功能点,仅仅把运维配置放在 Apollo。

然后,我们把业务配置,放在了一个自研的强 Schema 的配置中心上,这个配置中心,仅负责单集群的配置,每个集群部署一套,满足了我们的业务需求。自研强 Schema 配置中心的核心要点有,单配置单表、通过注册中心回调来检测配置是否合法、借助 mqtt 协议来实现长链接推送,无单点瓶颈。

而我们的运维配置中心 Apollo 回归到了开源的版本,重整了配置的结构,

对运维配置而言好处有:

  • 配置模型适合单微服务发布;
  • 配置按微服务组织,一个页面上的 namespace 不会很多。

缺点:

  • Schema 缺失后,不会对操作人员在界面的配置进行校验,即使配置格式或者内容错误也能配置成功。界面上配置密码不支持明文(Apollo 无法感知是否为敏感字段),必须提前使用其他工具将明文转换为密文,然后再进行配置;
  • 回调检查功能去掉后,有些配置,如网卡网段配错,操作人员不能即时得到响应。

4.1 最佳实践

业务配置经过我们的实践,确实不适合使用开源的 Apollo。运维配置使用原生的 Apollo,但是现在还不具备回调检查和 **Schema **的功能,希望 Apollo 能在后续版本中支持 Schema,或者弱化的 **json **格式检查功能。下面是我们在如下场景下的最佳实践。

4.1.1 SRE 在界面上的运维配置

通过 Apollo 来实现功能,至于配置如何组织,根据大家的组织结构、技术架构来对应 Apollo 上的概念,可按照微服务->部署环境或部署环境->微服务的层级来组织配置。

4.1.2 复杂的参数校验

建议在 Apollo 上面自建 portal 包裹一层,后端服务可先进行一层处理,这一层处理可以做比较复杂的格式化校验甚至回调检查,再调用 Apollo OpenApi 将配置写入 Apollo。

4.1.3 业务配置的技术选型

最大的挑战是业务配置由用户触发,请求的并发不易处理。思路有两个,一个是在 Apollo 原生代码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库分布式锁来解决并发问题。第二个是借鉴我们的思路,通过单配置单表、mqtt 协议实现通知等核心技术点,自研业务配置中心。

4.1.4 业务配置的部署

需要根据业务配置的数量来考虑是否合设业务配置中心。单集群场景下,毫无疑问只需要一个业务配置中心,甚至如果使用 Apollo 实现,可以考虑和运维配置中心合设。多集群场景下,部署一个业务配置中心,还是多个业务配置中心,我们自己的实践中,一个集群往往要支撑数万用户,我们采取了每个业务集群部署一套业务配置中心的策略。

更多学习内容,请前往IoT物联网社区

点击关注,第一时间了解华为云新鲜技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