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虚拟机把描述类的数据从Class文件加载到内存,并对数据进行校验、转换解析和初始化,最 终形成可以被虚拟机直接使用的Java类型,这个过程被称作虚拟机的类加载机制。
一个类从被加载到虚拟机内存中开始,到卸载出内存为止,它的整个生命周期将会经历加载 (Loading)、验证(Verification)、准备(Preparation)、解析(Resolution)、初始化 (Initialization)、使用(Using)和卸载(Unloading) 七个阶段,其中验证、准备、解析三个部分统称为链接(Linking)。
这7个阶段的执行过程如下: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开始类加载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加载”,《Java虚拟机规范》中并没有进行强制约束,但是对于初始化阶段,有且仅有以下6种情况必须立即对类进行“初始化”(而加载、验证、准备自然需要在此之 前开始):
加载,就是将Java类的字节码文件加载到机器内存中,并在内存中构建出Java类的原型—―类模板对象。
类模板对象是Java类在JVM内存中的一个快照,JVM将从字节码文件中解析出的常量池、类字段、类方法等信息存储到类模板中,这样JVM在运行期便能通过类模板而获取Java类中的任意信息,能够对Java类的成员变量进行遍历,也能进行Java方法的调用。这也是反射的基础。
在加载阶段,Java虚拟机需要完成以下三件事情:
加载阶段结束后,Java虚拟机外部的二进制字节流按照虚拟机所设定的格式存储在方法区之中,类型数据妥善安置在方法区之后,会在Java堆内存中实例化一个java.lang.Class类的对象, 这个对象将作为程序访问方法区中的类型数据的外部接口。
验证、准备、解析三个部分统称为链接(Linking)。
验证是连接阶段的第一步,这一阶段的目的是确保Class文件的字节流中包含的信息符合《Java虚 拟机规范》的全部约束要求,保证这些信息被当作代码运行后不会危害虚拟机自身的安全。
准备阶段是正式为类中定义的变量(即静态变量,被static修饰的变量)分配内存并设置类变量初始值的阶段。
数据类型 | 默认值 |
---|---|
int | 0 |
long | 0L |
short | (short) 0 |
char | ’ \u0000 ’ |
byte | (byte) 0 |
boolean | false |
float | 0.0f |
double | 0.0d |
reference | null |
解析阶段是Java虚拟机将常量池内的符号引用替换为直接引用的过程.
直到初始化阶段,Java虚拟机才真正开始执行类中编写的Java程序代码,将主导权移交给应用程序。
进行准备阶段时,变量已经赋过一次系统要求的初始零值,而在初始化阶段,则会根据程序员通 过程序编码制定的主观计划去初始化类变量和其他资源(即执行类构造器<clinit>()
方法的过程)。
<clinit>()
方法是由编译器自动收集类中的所有类变量的赋值动作和静态语句块(static{}块)中的 语句合并产生的,编译器收集的顺序是由语句在源文件中出现的顺序决定的,静态语句块中只能访问 到定义在静态语句块之前的变量,定义在它之后的变量,在前面的静态语句块可以赋值,但是不能访问。<clinit>()
方法与类的构造函数(即在虚拟机视角中的实例构造器()方法)不同,它不需要显 式地调用父类构造器,Java虚拟机会保证在子类的()方法执行前,父类的()方法已经执行 完毕。因此在Java虚拟机中第一个被执行的()方法的类型肯定是java.lang.Object。<clinit>()
方法先执行,也就意味着父类中定义的静态语句块要优先于子类的变量赋值 操作<clinit>()
方法对于类或接口来说并不是必需的,如果一个类中没有静态语句块,也没有对变量的 赋值操作,那么编译器可以不为这个类生成<clinit>()
方法。<clinit>()
方法。但接口与类不同的是,执行接口的<clinit>()
方法不需要先执行父接口的<clinit>()
方法, 因为只有当父接口中定义的变量被使用时,父接口才会被初始化。此外,接口的实现类在初始化时也 一样不会执行接口的<clinit>()
方法。<clinit>()
方法在多线程环境中被正确地加锁同步,如果多个线程同 时去初始化一个类,那么只会有其中一个线程去执行这个类的<clinit>()
方法,其他线程都需要阻塞等 待,直到活动线程执行完毕<clinit>()
方法。版权说明 : 本文为转载文章,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申明
原文链接 :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598687/article/details/125626953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